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的功能及监管
[易达有话] 可谓是回归本位,大道至简。《中庸》中亦有“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之说。
2017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于6月3-4日举行。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在接受凤凰财经专访时表示,银行和央行共同完成信用货币的创造,属于货币事务,从适度控制货币创造,和实现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效协调来说,银行的监管和央行更紧密一些更有利。保险和证券可以独立在外面。
这一次,吴晓灵面对众多媒体,条分缕析,耐心地就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的功能一一举例说明,详尽剖析其本质和监管重点。
这些机构的功能
吴晓灵认为,银行的功能是融通资金创造信用货币,它的功能本质是创造信用货币,由于它有极大的负外部性,因此对银行要实施严格审慎监管。
而证券公司,“国外的投行他就是一个投资者和一个筹资者,无论是用债券还是用股票,还是用其他的固定收益的工具来融通资金的一个信用中介平台,他的任务就是要让筹资者要公开透明完全的把他的信息展示给投资者,让投资者作出判断我愿不愿意买,我用什么样的价格来买,因而对于这些信用中介机构监管的重点就是它的诚实,它要对这些信息的真实完整的披露负一定的连带责任。”
至于保险公司,其本质是经济风险的一种补偿行为,“它的投资只是为了让它的资金能够有更好的回报来满足风险补偿的水平,来提高风险补偿的水平,保险姓保不姓投,因而监管重点就是它的风险补偿能力,也就是保监会现在弄的‘偿二代’”。
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都是代客理财,是信托关系,“就是要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忠诚是最主要的”。
吴晓灵总结称:“这四种功能:货币创造、信用中介、经济补偿、代客资产管理,任何时候界限都是明确的,不论是一个机构在经营,还是分业在经营,这些功能都不可能混淆在一起,所以对于监管来说,必须是按照它的特性来进行监管。”
监管设置这么做
在监管设置上,吴晓灵指出,银行和央行共同完成信用货币的创造,属于货币事务,在一个法制完善国家,银行的监管和中央银行可以适度分离,但是从金融危机以后的经验总结发现,对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离开了中央银行其实不是特别有利。
吴晓灵强调,从适度控制货币创造,和从更好的实现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效协调来说,“我认为银行的监管和中央银行更紧密一些,更有利;保险和证券可以独立在外面。”
吴晓灵认为,保险本质是经济补偿功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独立的监管领域,应该独立来做。证券本质是信用中介,“它本身就是一个市场警察,它的监督就是一个市场警察,做好了依法严厉的检验和监督就可以了,所以它也比较适合于独立在外面,这都是金融事务。”
对于市场热议的资产管理问题,吴晓灵也特别指出,应该归证监会来管理。“资产管理市场受人之托要忠人之事,受人之托如果是真正的实物财产的话是信托的本业,这个由哪个监管当局来监管我估计问题都不太大,因为它是独立的,而资金信托就其本质来说,法律关系是信托,金融产品属性是证券,因而要想在资产管理市场上特别是货币的资产管理市场上要提高监管效益的话,应该归证监会来管理。”